遵义第四初级中学建成王淦昌国防教育基地
王淦昌国防教育基地近日在老城的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落成,那棵见证王淦昌在遵义艰难岁月的皂荚树也成为人们抚今追昔的历史文物。

王淦昌出生于1907年,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据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红花岗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陆昌友介绍,1940年初,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时任物理系教授的王淦昌一家六口住进了遵义老城柿花园附近的火神庙七号,也就是现在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所在的位置。
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是国家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去年公布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之一。今年,在遵义军分区的支持下,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特别是王淦昌对中国国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该校决定在校园内建设王淦昌国防教育基地。

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副校长李芳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期间,学校在原王淦昌居住地附近建起了介绍王淦昌经历和成就的文化墙,塑起了王淦昌雕像。新学期开学后,还将邀请对浙大西迁有研究的人士在这里向新生们介绍王淦昌在遵义的故事和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她说,这一国防教育基地也欢迎其他学校的同学们前来参观学习。

实际上,查询王淦昌当年旧居的位置还有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据陆昌友介绍,为是找到当年的火神庙位置,还费了一番周折。《遵义市地名志》里有记载:“火神庙,原名炎帝庙,建于明代。”一张民国四年即1915年的遵义城图,标注了位于柿花园巷附近的火神庙(炎帝庙)的位置。他也曾向世居老城的杨敏志老人打听,得到了“火神庙就在遵义四中后门附近”的确切回答。

就在原火神庙附近,一棵古老的皂荚树至今生机勃勃。这棵已有150多年树龄的皂荚树已被红花岗区作为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并由共青团红花岗区团委、红花岗区林业局认养。
陆昌友说,这棵皂荚树见证了王淦昌和浙大物理系师生曾经在遵义度过的艰难岁月和取得的骄人业绩。1940年元月至1941年年底,王淦昌在遵义度过了艰难岁月,他的重要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为中微子的探测和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这篇论文1941年10月从遵义寄往美国后,1942年在美国物理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美国物理学家利用他的方法进行实验,确认了中微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