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轴十六叶大型低空载人飞行器

两个学院正式揭牌
本报讯 (记者 周朝义 特约通讯员 姚其凤)3月21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喜临门”,与遵义产教联合体 (集团) 有限公司、湖南低空领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携手共建的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与遵义市汇川区育禾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打造的应急产业学院,在湄潭县黔茶产业学院教学区正式揭牌。
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遵义市委主委、遵义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陈致豫在致辞中说,近年来,遵义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构建“特色主导、层次分明、集群引领、生态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加快推进省域副中心建设,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不断展现新优势、新动能。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搭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立交桥”,实现专业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陈致豫针对学院的后续发展,还提出了三大路径: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技能人才。产业学院应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低空经济与应急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业学院与企业需紧密携手,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育产业人才,确保教学内容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为遵义经济振兴输送急需优秀人才。二是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产业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应用型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要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平台,提升科研与技术水平,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三是加强政校企合作,共筑产业生态。政校企合作是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关键抓手。各方需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低空经济、应急产业生态,合力打通产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产业学院应积极探索和应对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推动低空旅游、植保、应急等项目落地乡村。
“两大产业学院的成立是学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迈出重要一步。”遵义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覃晓龙在致辞中表示,两所学院依托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优质教育资源与深厚校企合作基础,聚焦无人机技术、低空旅游与应急救援等关键领域,构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将低空经济中的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领域,实现低空经济产业与应急产业的高效联动,培养既懂低空经济又具备应急救援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