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建党100周年 >> 正文

【学党史感党恩(10)】困牛山上的壮举——记红52团百名跳崖勇士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3-15 [来源]: [浏览次数]:

2016年11月28日,红军后代任远芳、曾豹、罗海曦、梁宁宁等22人来到石阡县困牛山,祭拜长眠于此的红军英烈。这群蹒跚的老人满含热泪,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坐落在石阡县龙塘的困牛山,地处偏远、草木丛生,平时人迹罕至,而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留下了一则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

1934年8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先遣队西征,配合与支持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10月7日,红军在石阡甘溪遭遇黔、湘、桂军的合围,战斗失利,部队被截为三段,陷入敌军重围,红六军团分头突围。10月15日,军团主力转战至石阡县龙塘镇川岩坝,遭黔军、湘军十余个团阻击。

10月16日,正值农历重阳节,困牛山战斗打响。军团部决定从朱家坝突围南撤,红18师师长龙云率第52团800多人奉命掩护主力,拖住敌军。第52团完成断后任务后,所剩400余人在困牛山再次陷入重围。困牛山三面临河,地形险恶,四周高山均被敌军占据。红军连续激战两个昼夜,十分疲乏,加之途中红军误食桐油拌饭,许多战士拉肚子,仍然临危不惧,在困牛山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敌军利用红军不会伤及无辜群众的心理,便故意胁迫群众走在前面。红军且战且退,在团长田海青等200余人掩护下,龙云率200余人顺河谷突围,田团长在掩护龙云突围中中弹牺牲。最后阻击敌人的170余名红军战士,被步步紧逼,退到虎井沟的一段悬崖边。面对前是强敌和赤手空拳的百姓,后是树木掩映的河谷深渊,在生与死的抉择中,170余名红军宁死不屈、宁死不误伤百姓,纷纷砸毁枪,纵身飞向满是乱石的悬崖舍生取义,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下红军长征途中最为壮烈的英雄壮举和爱民壮举,当地群众被红军壮举打动,待敌军退去后,沿着山崖寻找生还红军,在群众的救助和收留下,有10余名被刺蓬阻挡的红军战士得以幸存。

困牛山战斗历经三昼夜,红军虽然付出重大牺牲,但为红六军团主力顺利突围赢得了有利时机。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红3军在铜仁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至此,红六军团西征历时80余天,行程5000余里,完成了中革军委下达的先遣西征探路任务。

困牛山战斗红军宁死完成掩护任务,是红军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勇担任务、敢于胜利的典范;战场上宁死不误伤百姓,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典范;宁死不做俘虏,集体跳崖,是团结奋斗、坚忍不拔、勇于牺牲,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和信仰献身的典范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生,把生留给百姓,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这种伟大和崇高的精神,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变化。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贵州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编写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