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同志是中共一大代表,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是山东早期党组织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历任中共青岛直属支部书记,中共山东地区委员会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他将人生短暂的三十载春秋奉献给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伟业,奉献给伟大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

1901年1月5日,邓恩铭诞生在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人家。邓恩铭的父亲以行医卖药为生计,对长子邓恩铭寄予厚望,希望他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六岁的邓恩铭背负着父亲的殷切期望,踏入了当时城中名儒蒙旦初开设的私塾学习,勤奋好学,才思敏捷的邓恩铭深得先生喜爱。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相继爆发,也在这一年,邓恩铭进入荔波县模范两等小学堂(设于原荔泉书院内)读书。这所七年制的新式学校里有几位思想进步的教师,对学生采用新法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激起了少年邓恩铭对封建统治的愤恨,在高树楠老师的循循善诱下,邓恩铭开始思考国家民族的存亡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声讨袁世凯的活动中。邓恩铭一直苦苦地探索着国家动荡、民族危难的原因,但学校的课本,老师的答复都不能令他信服,邓恩铭毅然决定,到更广阔的地方寻访答案。他定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立誓:“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1917年,怀揣救亡图存追求的邓恩铭意气风发地赴山东求学,进一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在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下,他找到了当初在家乡探索的答案。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邓恩铭毅然投身济南学生风起云涌的学潮运动中。1920年秋,他与王尽美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发起组织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宣传革命思想,同时着手进行建党活动。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陈独秀函约齐鲁书社社长王乐平组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王乐平推荐了王尽美、邓恩铭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联系,着手筹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一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建立;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建立。1921年五一前后,在北京、上海党组织的影响和帮助下,邓恩铭和王尽美、王翔千3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发起建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作为济南中共党组织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其他代表共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这次大会上,年仅20岁的邓恩铭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通过中共一大,邓恩铭进一步认识到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会议结束后,邓恩铭和王尽美从上海带回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工钱劳动和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籍,对这些共产主义理论书籍进行了认真研读,并广泛宣传。
历经党的一大洗礼的邓恩铭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共中央代表的帮助下,他与王尽美建立了中共中央直属的中共山东区支部,并任支部委员。邓恩铭在山东区支部的领导下,在济南、青岛、淄博等地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和工人运动的发动工作。在不断的革命斗争中,使党组织的力量在山东得以壮大。
1922年1月,邓恩铭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在苏联的所闻所见,使邓恩铭深受鼓舞,更坚定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了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激发了他的革命斗志。回国后,邓恩铭在山东地区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建立了山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共青岛支部等党团组织。期间,发动工人掀起大罢工,亲自领导了在全国工人运动中产生积极影响的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等。1925年8月,他担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1月被捕入狱,经地下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出狱后,他以治病为由,秘密回到青岛,将遭敌人破坏的党组织重新恢复起来。1927年4月27日至5月1日,邓恩铭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久又调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青岛和济南之间,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8年7月,邓恩铭调回山东省委,而后在淄博矿区负责党的工作。
1929年1月19日,邓恩铭从淄博矿区返回济南,由于叛徒叛变,山东省委机关遭到破坏,邓恩铭在济南第二次被捕入狱。他在法庭上和监狱中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敌人的监狱就是革命者的炼炉,在狱中,面对酷刑的摧残折磨,邓恩铭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他的痼疾也在此时复发,但他咬住牙关,在狱中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组织了两次越狱斗争,第一次是1929年4月19日晚,只有杨一辰1人逃出;第二次是7月21日傍晚,在地下党的接应下,6人冲出监狱,邓恩铭却因受刑过重,行动受牵,被敌人捕入死牢。1930年,邓恩铭同志在狱中意料到将牺牲,在最后一封书信中留下遗作《诀别》: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1931年4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邓恩铭同志身负镣铐,怀揣着忠贞不渝的革命信念,与其他20多名共产党员一起,一路高唱“国际歌”。当敌人的冰冷的子弹穿透他坚强的胸膛时,他仍然发出最后的呐喊:“中国共产党万岁…。”青春在此刻凝结,大地在此刻肃穆,山河在此刻呜咽,邓恩铭将人生的句点画30岁,这位贵州水族青年,用誓言捍卫了民族尊严,用生命践行了南湖红船上的誓言,履行了共产党人对党的义务和责任。
(来源:2011年1月5日《贵州日报》第二版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忠诚永在 信仰长存——纪念邓恩铭同志诞辰110周年》,编写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