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建党100周年 >> 正文

【学党史感党恩(4)】真理的呼唤——周达文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3-05 [来源]: [浏览次数]:

贵州镇远古城人杰地灵,1903年1月3日,周达文出生在镇远的名门望族周家大院。也许是苗岭大山的巍峨塑造了他天生一副铮铮铁骨,也许是碧绿如玉 的㵲阳河延伸了他放眼世界的视域,才锤炼出周达文对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限忠诚的革命崇高品质。他先后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学院等处学习和工作,堪称是中共联系苏共和共产国际的一座特殊桥梁。周达文在苏联度过13年的革命时光,得到过斯大林的赞赏。从镇远古城到西伯利亚,他横跨万里,苦心追求革命理想,但最终却为捍卫革命真理,坚持与王明、康生的“左”倾错误进行顽强斗争而蒙冤长眠在西伯利亚……拂去历史尘埃,一位用生命捍卫共产主义真理的无产阶级战士跃然于前。

深深庭院封锁不住周达文探寻救国真理的憧憬向往,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周达文街头振臂一呼,成为镇远学生会组织的主席,1920年,17岁的周达文随在北京政府外交部工作的父亲迁居北京,更点燃了他投身革命的激情,周达文成为北京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高村生。在北京四年,周达文由李大钊介绍入党,投身共青团的组织领导工作,担任全国学联主席,他成为党的知名社会活动家。周达文受党的派遣,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革命工作,由于他作风务实、夙夜在公,为中共中央翻译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共产国际与我党来往的文件、信件,深受党中央和中共浙区委的信赖。

1925年10月,在国共两党实行合作,大革命蓬勃兴起的环境下,共产国际为援助中国革命,培育中国革命干部,在莫斯科设立了“孙逸仙中国劳动大学”(简称“中山大学”或“中大”),两党挑选一批党员及进步青年赴苏留学。周达文身负党中央重托,带领118名中国留学生前往苏联。队伍里,聚集了国共两党后来的很多知名人物,共产党的王稼祥、张闻天,国民党的蒋经国等人都在其中,队伍中大多数人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引领者,也有的为谋求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当时中共培养高级干部的重要基地,以后,中共又陆续派人到这里来学习,其中就包括了邓小平等人。周达文既是学生,又是职员,从事教务和翻译工作,他的俄文名字叫邱贡诺夫。邱贡诺夫翻译的文章,常常就是学员们的教材。他身份特殊,才华横溢,受到中共中央、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器重,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共产主义理论,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和方法。周达文是个充满激情的革命者,理论修养极高,他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深入思考,非常有见地,在收获学员尊敬的同时,同样得到了共产国际和苏共领导人的肯定。1927年,周达文就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国际形势等问题,写信向斯大林求教,他的激情也得到了斯大林的赞赏。斯大林很快给周达文回了信,这篇《答邱贡诺夫的信》,后来收录在《斯大林全集》第九卷中。不久,斯大林专门就中国革命和国际形势问题到中山大学发表了长达3个小时的演讲,周达文出色地承担了现场同声翻译的职责,这篇演讲稿后来也收录进了《斯大林全集》。

1936年,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苏共党内斗争异常激烈,王明、康生利用运动扩大化的错误,中国留学生都被卷入了这一政治旋涡。在同学中很有威望的周达文等人,因反对王明的宗派集团和“左”倾路线,遭到王明等自称“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人忌恨,被扣上“托派分子”的帽子,送到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人可以被放逐,赤胆忠心却不会改变。在西伯利亚州的伯力地区,周达文忍辱负重,仍然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诚不已的信念,由他任总编辑出版的《工人之路》,成为苏联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也成为推动当地革命事业的一面旗帜。

1937年,王明和康生当面向斯大林诬告,将周达文等人的罪名升级为“托洛茨基匪徒”等等。时值苏联掀起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1938年4月13日,白茫茫的西伯利亚雪原上,周达文被处决了,临刑前,他唱出的《国际歌》格外悲亢……

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运动战士,他革命的脚步最终停在了异国他乡,35岁生命含冤莫诉的疼痛,将获得怎样的安抚?!1958年,苏联为周达文平反昭雪;1988年,中共中央追认周达文为革命烈士。

来源:

《贵州革命英烈图传;周达文传略》,邱宗功、黄贵武编著,贵州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编写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