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今天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看遵职 > 正文
联系我们
    • 职院保卫处
    • 办公电话:8655065
    • 岗亭电话:8912146
    • 综合楼监控室电话:8912005
    • 西校区门卫电话:3150502
    • 新蒲派出所电话:8655050
    • 东校区门卫电话:8912012

【媒体看遵职145】多彩贵州网:贵州非遗马马灯走进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更新时间:2024/12/07 11:11:52浏览次数: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对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12月4日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汽车工程学院特邀正安县小雅镇东山村小学马灯剧团队在体育馆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马灯表演进校园”活动。

演出前,主持人进行了非遗知识普及与介绍,向现场观众讲解贵州省非遗——正安马马灯的背景、文化价值和正安县小雅镇东山村小学马灯剧团成员的传承故事。

在热烈的掌声中,小队员们手持竹扎彩布糊成的马头、小车、灯笼等道具闪亮登场,有的拿马牌持马鞭,有的手持彩杆灯笼,主唱和锣鼓手严阵以待。一声令下,在浑厚明快的锣鼓声中,队员们手舞道具,随着节奏和唱和人的歌声边走边唱,认真演绎。

演出内容主要以三国时期的故事为主,融合弹、拉、说、唱、演等各种技艺,服装打扮鲜艳明亮,唱词语言多为村言俚语,表演形式则粗放优美,幽默谐趣,场景十分热闹。

据了解,马马灯,又称“太平灯”“吉祥灯”“送瘟灯”,源于先民的祈福礼仪,是历代流传于正安民间的一种用以驱瘟、祈福的古老灯戏之一。马马灯有特定的演出流程,分为报事、关公解皇嫂、钟馗盖魁三个阶段,演出时配以锣鼓进行,三阶段不分开演,连接为一体进行。演出角色有报事、关羽、甘糜二夫人、车夫、马夫、钟魁等。



在2014年7月、2015年1月,正安马马灯先后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非遗项目马马灯第九代传承人、东山小学教师梁云强表示,马马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为了做好传承工作,我们在校园开设了马马灯课程,把马马灯教学作为地方文化课的部分,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家乡文化。

东山小学工会主席冯强说,东山小学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培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道具乐器,学习和传承民俗文化,让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活”起来。

活动结束后,小队员们仍然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既参观了大学校园,也在表演中对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深了认识,培养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我已经学习马马灯两年半了,一直在跟梁老师学习,以后我离开学校也要继续将马马灯传承下去。”东山小学学生王睿豪说。

本次活动与校园迎新晚会结合,在开场节目中演出精彩片段,让学院师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领略了马马灯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在乡村振兴学院建设中多次走访调研小雅镇的产业和文化资源,帮助发掘地方文化特质,参与东山小学的校园文化长廊建设,为东山小学捐赠了相关学习和生活用品,以实际行动为地方非遗传承提供帮助。

版权所有(C)2024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 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学城 电话:0851-28655018

ICP备案号:黔ICP备170095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