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今天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思想政治 > 正文
联系我们
    • 职院保卫处
    • 办公电话:8655065
    • 岗亭电话:8912146
    • 综合楼监控室电话:8912005
    • 西校区门卫电话:3150502
    • 新蒲派出所电话:8655050
    • 东校区门卫电话:8912012

【三全育人】网络育人:实施网络育人智慧理念工程 推动网络育人形成合力(5)

更新时间:2023/12/23 09:47:08浏览次数:

编者按: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自2021年2月获批贵州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以来,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突出价值引领,“十大育人”工作体系不断夯实,成效日益凸显,为加强典型宣传,特开设专栏,展示综合改革项目的建设情况,不断推进“三全育人”落地落实落细。


近年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机遇,落实“技能贵州”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谋划顶层设计、建设育人平台、创作网络精品、提升管网治网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环境,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承和网络行为的有效塑造,有力提升了网络育人工作实效。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善谋——谋划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知网懂网能力


深化网上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优化网络环境。积极宣传典型师生,选树先进典型,选树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组织工作等各类先进典型,展现重大榜样力量,创新师德教育。学院连年被评为"网络安全先进单位"。


19660


(二)善建——加强硬件建设,打造育人平台,丰富网络育人阵地。


加强硬件支持,升级校园主干网络和应用系统,加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技术设施;大力开发学生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思政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培育新媒体教育品牌。


加强阵地建设,构建校园新媒体矩阵,维护运营好官网、官微、抖音、校园广播电视、led等平台,提高内容供给质量,开设微党课团课、彩虹之声等专栏,用“网言网语”讲述学生听得懂、喜欢看、愿转发、爱点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帮助学生解决入学适应、专业成长、情感发展、素质拓展、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


打造网络育人平台,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建设易班网络文化工作室,总人数达21036人次,开展了线上知识竞答、线上缅怀革命先烈、线上学党史以及各类主题征文活动。利用“到梦空间”,落实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做好一二课堂学分互换工作。“到梦空间”学生激活率99%,发布活动数量90615次,活动参与4128285人次。


互联网+赋能教务运行管理,在学籍管理、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教材订购管理、岗位实习管理、教研活动管理、教学督导管理、双高任务管理等方面打造了一批网络平台,教务运行和“双高”项目推进更加智能和便捷。


3701B


互联网+服务后勤保障,逐步建设了财务报账系统、统一采购平台、线上事务查询等,服务学生管理、校园环卫监督等平台,校园后勤保障工作更加精准。


互联网+助力大思政建设,“红色金融”实训平台已经建成使用;2023年6月份,学院开发的《红色金融》虚拟仿真体验教学项目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


(三)善作——创作育人精品,丰富内容共给,繁荣校园网络文化。


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深度融合。搭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学院建设在线课程773门,年度教师活动数近60万次、课堂互动发布超过20万次。以精品课程为载体,推进“数字化”“立体式”教材的开发力度,使教材资源多元化、可视化、情境化、趣味化和开放化,实现数字化教材与纸质教材的虚实结合,教学性与自学性的有效结合。


65BA7

3DDFF


推出一批网络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扩大影响力。我院拍摄的《山乡巨变·桐子坪脱贫故事》获得全省校园文化艺术节一等奖,由学院教师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江城子·采茶韵》分别在贵州省广播电视台和南京广播电视台播出。《遵义红》《协台坝红魂未央,遵义人初心不忘》等网络宣讲作品,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故事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贵州省红色专项赛一等奖,得到良好反响。2023年12月,在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大数据赋能平台优质资源评选活动中,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任婷婷(机电与信息工程系辅导员)、彭国刚、杨凤钗工作案例《破解专业困惑 增强专业自信 勇担时代使命——农业类新生专业认知教育》荣获三等奖。




充分利用遵义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出了一批网络思政课程,参加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培训基地合作联盟教育,参与“全国共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现场教学等10项系列活动,携手全国24家高职院校发起“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云课堂等,通过系列网络活动,讲好红军长征故事,遵义会议故事,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62D65


举办校园网络文化艺术节活动,征集微电影、动漫、摄影、网文、公益广告、音频、短视频、校园歌曲等作品,开展文创作品展播、红色故事宣讲、红色美术组品欣赏等,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立意深刻的系列网络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唱响网络主旋律,传递网络正能量,打造网络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组织师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化网上教学培训模式,开展网络公益直播等活动,优化网络教育教学质量,让网络成为师生学习、创业、比赛的重要平台,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特色、技术技能精湛,为地方产业所需、企业生产所要、德才兼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3年11月,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中,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选送的《“机”遇贵州——一种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适用小型新能源农机》项目获特等奖。5年来,参加国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6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66项。


1AB17


(四)善管——强化队伍建设,做好培训交流,提升网络治理能力


加强领导干部、师生员工的网络素养培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培养网络力量,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专职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团学干部等,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启动课程思政平台。教务处牵头建设了“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育资源库”,促进遵义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宣传,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4C9E7


引进网络教育平台。指导学生用好“中国大学生在线”“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利用各类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社区、QQ空间等网络思政平台,运用互联网理念和思维打造指尖上的教育平台。

   

优化成果评价,鼓励教师在网络育人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担任校团委书记、就业辅导员、心理辅导员、易班指导老师,遵循时代发展趋势和学生成才成长规律,促进“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多维互动,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网络生态。


386EB


二、育人成效


(一)校园文化网络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网络宣传和文化建设成效不断提升。学院官网、官微日更平均3篇以上,在各类媒体年均发布报道100篇以上,学院联合遵义电视台先后播出5期《职教论坛》,联合《职通车》栏目开展专栏采访2期,通过抖音、快手直播各类文艺晚会和大型活动,众多网友积极参与互动,累计近百万人次观看,学院美誉度不断提升。目前是贵州省第一批全省文明校园,全国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长征精神实践研修基地,全国高教学会职教分会全国职教联盟红色培训基地。校园“彩虹文化”系列工程先后荣获贵州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特等奖,入围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50强。


3BCE9


网络文化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承办各类网络文化赛事,承办了职教分会的9次全国性大会,如线上承办中国高教学会职教分会商科高职院校提质培优研讨会、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全国职教联盟会议、生物学会活动等,通过网络与其他高水平院校加强合作交流,积累了经验,得到了同行、专家、领导高度认可。2023年,学院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


5C392


(二)网络服务平台为师生办实事效能不断增强。


学院立足服务学生衣食住行学,逐步打通校内教务、后勤、学工、团委的信息屏障,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社交、服务等需求。钉钉“云上遵职”和 OA公文处理系统的推广和使用,进一步缩短了办公流程,体现出透明、高效、可追踪的无纸化办公的优点,实现70%以上办公事务和98%的设备保修在移动终端完成,提升了办公效率和学院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始终做到需求满足,服务满意,为“三全育人”提供优质服务。


78BD


智慧校园建设不断起步。2018年开始规划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制定了《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标准与规范》,完成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实用、完善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非结构化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同时用户通过登录后,从一个功能进入到另一个功能时,系统平台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系统数据通过交换进行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教务、人事、财务,诊断系统等)、共享数据服务平台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有效平台支撑,满足校内各类人员的数据查询要求。


2C0E1


(三)网络学习和实训平台服务专业能力不断增强。


已经建成网络有线无线一体化全覆盖、数字营销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数据中心一期、汽车虚拟仿真体验中心、校园广播系统、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实训机房云桌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学习通、智慧教室、诊改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实训软件、钉钉、OA系统、智能制造基地、大数据财务云共享中心、数智园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慧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数智商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等20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数据中心二期平台等13个项目的立项和建设。


2C296


以“信息化+”升级传统专业;通过物联化设施、信息化教学、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以及现代化素养 “五化并举”为抓手,打造智慧化校园生态,70%以上事务实现网络办理;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新增智慧教室249间、教学资源库58t,90%左右课程实现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等混合式教学;提升现代化建设内涵,师生信息化素养开展率100%;建成集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服务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标杆学校。


D56A


学院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学、生活、宿舍等所有区域,实现一键访问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到21.6G,学院总体的数据总量增幅加大,并完成IPv6升级改造,完全能够满足师生的多元化教学、科研、办公、管理等的需求。学院各个区域已经覆盖中国移动5G信号,成为遵义高校首家标准5G校园。


(四)培育好网民,网络队伍进一步壮大。


建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形成良好的网络育人生态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考核激励。在学校层面,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列入文明校园、意识形态等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在个人层面,遴选培育网络教育名师和校园好网民团队,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评奖评优依据。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培训交流。提升队伍理论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其中,学院连年被评为“遵义好网民”单位,张华琛在遵义市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唐竽汉在遵义市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中2021年-202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个人。通过网络育人,师生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师生网络素养明显提高,在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等方面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件。


2F947


近年来,学院相继被评为“贵州省文明校园”、“全国献血先进单位”;学院党委获得中共贵州省委“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表彰。两任驻村第一书记分别获得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现代农业系获教育部”全国示范党总支”“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称号;机电系学生党支部获教育部“全国示范党支部”,建筑系党总支等5个基层单位获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表彰,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开发的党课和3个党建创新项目分别获得遵义市党课一等奖及优秀党建创新项目表彰。2018年校园“彩虹文化育人”获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优秀毕业生王彬获全国2018-2019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


4911F

版权所有(C)2024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 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学城 电话:0851-28655018

ICP备案号:黔ICP备170095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