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由学院科研处和继续教育学院联合组织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无人机实训基地科创工作室/贵州榛子无人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市飞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蒲新区征蓝无人机工作室)的师生志愿者们,带着专业知识与满满热情,将“飞天梦想”搬进乡村小学,为1200名师生开启了一场关于无人机的奇妙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主任李超率先为孩子们搭建起“认知桥梁”。他详细介绍了遵义职院的办学特色、无人机实训基地的专业配置,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无人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用于军事侦察的简陋机型,到如今走进农业、物流、救援等领域的多功能设备,再到按用途划分的植保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巡检无人机等类别,一点点为孩子们揭开无人机的“神秘面纱”。讲解过程中,李超老师特意穿插互动提问,“大家觉得无人机能帮农民伯伯做什么?”“如果山林着火了,无人机能发挥什么作用?” 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小手纷纷举起,稚嫩的回答里满是对科技的向往,课堂氛围热烈而鲜活。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当属植保无人机的现场演示。当志愿者操控着专业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机身下的喷头模拟喷洒作业,螺旋桨转动的嗡嗡声响起时,孩子们瞬间围拢过来,眼神里满是惊叹与好奇。“原来这就是给庄稼打药的无人机!”“它飞得好稳啊!” 孩子们踮着脚尖、仰着脑袋,近距离观察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与操作方式,真切感受到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也在心中悄悄埋下了 “科技改变生活”的种子。活动落幕时,志愿者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

田间里的技术赋能:让无人机成为农民“好帮手”
与校园科普同步推进的,是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针对当地农民开展的“植保无人机下基层活动” 。考虑到我院对口帮扶的正安县小雅镇桐子坪村、土坪镇群江村产业情况,基地志愿者带着专业植保无人机走进村里,用“实操+讲解”的方式,为乡亲们解锁农业生产新技能,解决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低、成本高、易中毒等难题。


“大家看,这台T30植保无人机一次能装30公斤农药,一亩地不到1分钟就能喷完,比人工快100倍还多!” 在群江村,志愿者一边操控无人机演示直线喷洒、定点作业,一边向围拢的农民讲解核心优势。
“无人机喷的药均匀吗?会不会漏喷?”“万一飞着飞着没电了怎么办?” 面对农民们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志愿者现场演示了无人机的“定高定速”功能通过GPS 定位,无人机能保持离作物 1.5 米的高度匀速飞行,确保农药喷洒无死角;同时讲解了电池更换、应急降落等操作技巧,还手把手教有兴趣的农民上手操控,从开机校准到规划飞行路线,一步步进行耐心指导。


建工D233班的张世喜同学感言道:“这次下乡不仅让我把专业相关的科普知识传递给孩子们,更锻炼了自己的沟通与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学习,更要走进基层,用所学服务社会。”
此次活动,不仅为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前沿科技的窗口,还为村民带去了科技的力量,展现了学院以专业服务社会、以科普助力产业的责任担当。
一审|吴祖丹 张红雨
二审|姚其凤
三审|谈 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