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总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总支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服务乡村振兴 培养“一懂两爱”新农才

发布日期:2024-11-20    作者:     来源:     点击:

遵义是中国革命老区,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丰厚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作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抓手,致力于培养“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业人才,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书写了职教奋进之笔。

立德树人有典型成果。将红色作为最亮丽的办学底色,依托学院“红色塑魂、蓝色致用、绿色出彩”的校园彩虹文化,融合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在深化大思政工作和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中形成以“三走进三提升”“四红五进”“三融合三链接”“行走的思政课”等特色做法。建立“一系一品”之“耕读传家,强农兴农”校园文化品牌,近5年,学生竞赛获艺术插花国赛二等奖、《植物保护》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36人次,省级189人次,育人成效显著

图1“耕读传家,强农兴农”校园文化品牌

党建工作有全国品牌。在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双创”工作中做到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等“五个到位”,全面提升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坚持“支部建在专业上、专业建在产业上”的党建引领专业建设思路,推进“支部与团队共建,党建与业务并进”,融合“一懂两爱”,构建“三色浸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形成以“三纵四化”引领产学研训的党建模式,党建带团建的“1551”工作模式,党建引领下“3216”人才培养模式,党建引领下的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系一品”之“耕读传家,强农兴农”校园文化品牌,育人成效显著。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一体化推进的党建工作范式。现代农业系党总支作为教育部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

图2“三纵四化”党建工作体系

注:“三纵”:党总支按照“五个到位”,深化红色塑魂,做到三全育人;党支部普遍做到“七个有力”,推行蓝色致用,助力乡村振兴;全体党员做到“十讲十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就出彩人生。

“四化”:组织建设标准化,有健全的工作责任制,保障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干部队伍示范化,培育又红又专的党员队伍,带头对标创先争优;中心业务品牌化,深化校园“彩虹文化”育人机制,打造农耕文化品牌,培养一懂两爱农技人才;成效业绩特色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立足黔北大地,服务农业产业。

学期

1(秋)

2(春)

3(秋)

4(春)

5(秋)

6(春)

人才培养模式

“三循环”之一

“三循环”之二

“三循环”之三

“两交替”之一

“两交替”之二

“一轮回”

“三循环”

“两交替”

“一轮回”

工学设置

工学相伴(耕读相伴、理实循环)

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安排

校内单项技能训练校内专业综合实训(理实一体化)

校内单项技能训练

企业销售生产实训

校内或企业创新实践

企业生产实训

企业顶岗实习

教学、科研、生产、创业、鉴定、服务六位一体

图3党建引领下“3216”人才培养模式

注: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3216”【“三循环,两交替,一轮回”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安排, “六位一体(教学、科研、生产、创业、鉴定、服务)”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跟踪农业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完善“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机制,校企共建育人平台,紧贴岗位培育人才。

图4党建引领下的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注: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施1+1+0.5+0.5(四段工学交替:即第1-2学期在校学习,第3-4学期在跟岗学习,第5学期返校总结提升,第6学期在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式。

图5“1551”党团班一体化思政模式

服务产业在全省牵头。依托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辣椒、竹)专业建设牵头单位,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宠物医疗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农业生物技术5个专业围绕辣椒、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培养服务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遵义及贵州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获批省级骨干专业2个、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2个,立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联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共同开发教材14部,其中2部被遴选为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被遴选为农业部优秀教材。近5年,为遵义市累计培养复合技能型农业产业人才5000余名。

社会服务有重大效益。组建辣椒、花椒、果蔬、中药材、生猪、生态牛羊、生态禽等10支技术服务团队,投资8千多万元打造园艺技术专业黔匠工坊、数智园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12个。近5年来,校企联合主持国家、省、市级项目4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5篇,授权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自主选育辣椒、花椒、高粱等新品种(系)5个,研发农业实用新技术18项,校企联合繁育无病毒优质种苗20万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项。协助打造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2个,使示范点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达50%以上参选的辣椒品种累计推广200余万亩,为农户增收近5亿元。

乡村振兴有突出贡献。10年来,先后累计有36名团队成员到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正安县、凤冈县等地开展驻村帮扶。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党员”,1个帮扶村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振兴优质校”等。2018年以来,每年有15名教师作为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在遵义8县33个乡镇指导农业产业生产。参与农技人员能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种养殖培训共70余期6000余人次,积极参与5个省级、市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的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创文指导工作。2022年被遵义市人民政府评为遵义市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市长奖。

师生成长有重大突破。师资队伍达到92人,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1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2%;产生全国人大代表1,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贵州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职教名师2人,省级大师1人,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6人、省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毕业生就业率96.6%/年、对口就业率达84%/年,专业办学满意度96.1%/年。

国际交流有显著成效。外派5名以上骨干教师赴境外交流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人次,完善留学生培养专业标准1套(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经世学堂”建设方案),招收2名留学生,对冈比亚输出《农作物种植技术员职业标准》等国际标准2项。指导学生参加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综上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在立德树人、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乡村振兴、师生成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突出贡献。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学院的教育教学实力和社会责任感,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书写了职教奋进之笔。未来,现代农业系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上一条:【2025全国两会·履职风采】邱宁宏代表:职业教育+技术实践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条:“三纵四化”彩虹党建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