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今天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联系我们
    • 职院保卫处
    • 办公电话:8655065
    • 岗亭电话:8912146
    • 综合楼监控室电话:8912005
    • 西校区门卫电话:3150502
    • 新蒲派出所电话:8655050
    • 东校区门卫电话:8912012

践行实践育人 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绘就山乡新卷 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学院“三下乡”纪实活动侧记(二)

更新时间:2025/07/12 18:24:49浏览次数:

近日,学院经济管理系“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21名师生,怀揣“薪火乡传·青春力行”的信念,奔赴正安县庙塘镇板房村。五天时间里,他们将青春的智慧与汗水挥洒在黔北山乡,以实践赋能乡村振兴,书写了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动人篇章。

B63FA


以行动为笔,绘出乡村新画卷


本次实践紧密围绕学院“彩虹文化”育人理念,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展开多维行动。

铸魂强基,以文化人。实践队化身“法治宣传员”与“健康守护者”。队员们深入农家,用“家常话”生动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民法典》要点,“守护明天·良法护伴”活动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细雨微朦中,他们入户分发禁毒防艾手册百余份,以“青春红丝带”为偏远山村织密健康防护网。

692FB

5ADDB

致用赋能,知行合一。“三下乡”实践团队发挥专业所长,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开设“金融知识小课堂”,传授储蓄理财技巧和识别金融诈骗陷阱的实用技能,为村民财产安全加上“防护锁”。队员们还积极充当“乡村推介官”,穿梭于板房村的瀑布溪流与原始竹林间,精心拍摄制作“我心中贵州打卡点”短视频,并深入调研乡村经济现状,助力深闺美景借力“云端”走向广阔市场。

7678D

CFE8

出新出彩,见行见效。实践团队躬身力行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队员们挥汗如雨,积极投身“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挥镰清除村道杂草,协助整治私搭乱建。喻唐浩同学带领团队就地取材,亲手搭建起50米坚实的竹护栏,在绿水青山旁立下了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为生态守护增添坚实注脚。

6883E


脚步丈量乡土,真情温暖民心


抵达当日,尽管山路颠簸,但青春的热情不减。入驻由村小改造的“村晓民宿”,推窗即是如画梯田。镇村领导的亲切座谈,为实践注入信心。在村支书带领下,队员们行走在洁净村道,聆听关于土地“漏水”困境以及烤烟、竹笋产业支撑生计的故事,深刻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真谛。

63D84

关怀在行动中流淌。24日清晨,团队将准备的米油及生活用品送至12户空巢老人家中,倾听心声,温情陪伴,抚慰了老人们的孤独。在农家屋檐下,队员们虚心向张大叔学习传统棕编技艺,从屡次失败到最终成功编出第一把棕扇,古老技艺在青年手中焕发新生。

582C1

5A0E8

47D7B


实践育人沃土,青春拔节成长


“五天虽短,却让课本知识在泥土里‘活’了起来。”队长宋雨柔深有感触。从最初的晕车不适到后来的跋山涉水如履平地,从理论术语的生涩到能用方言讲解金融知识,遵职学子在实践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指导老师杨琦雅欣慰地表示:“这次实践是学院‘彩虹文化’在乡村沃土的生动落地。同学们以红色精神坚定服务信念,用蓝色技能破解实际问题,在绿色实践中锤炼品格,这正是‘厚德精技’校训的最佳诠释。”庙塘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蔡焜高度评价:“遵义职院经管系学子带来的不仅是服务,更是新理念、新技能,为板房村的振兴注入了宝贵的青春动能。”

大巴驶离云雾缭绕的板房村,但青春的印记已深深镌刻:村头静立的50米竹护栏,农家传阅的百余份宣传册,云端持续扩散的乡村美景视频……五天的“三下乡”活动虽已落幕,但这场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已在黔北的群山间播下充满希望的种子。学子们带走的,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乡土情怀;留下的,是发展的新思路、乡村的新气象,以及一份沉甸甸的青春答卷。

6C791

728B0


一审|姚其凤   陈姿含

二审|李 静

三审|谈 奕

版权所有(C)2024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 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学城 电话:0851-28655018

ICP备案号:黔ICP备170095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