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实训室里,总能看到一个扎着马尾、眼神专注的女生反复拆装电机、测试电池性能。她就是2022级学生令狐鸿鹂,中共预备党员、省级三好学生、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也是同学眼中“技能满点、热血担当”的追光者。从课堂到赛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榛子”令狐鸿鹂以“行则将至”的信念,不仅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跑出了新时代青年的加速度,还朝着“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目标阔步前行。
勤学笃行:在实训台上“打磨”工匠底色
“拆装电机时,一颗螺丝的扭矩偏差都可能影响整车性能。”这是令狐鸿鹂写在实训笔记扉页的警示语。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她坚持“理论+实践”双轮驱动:课堂上,专业书页间一笔笔写满彩色批注;实训室,总能看到调试电池管理系统参数常熬到深夜的身影。凭借这股韧劲,她的综合成绩稳居专业前三,斩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

2023年暑期,她走进国家级技能大师姜涛的工作室。当看到大师用三十年攻克数百项航天零部件加工难题时,她深受震撼:“原来把简单做到极致就是伟大。”这份感悟催生了她的首个创新成果——在贵州省3D创意设计大赛中,她设计的模块化新能源农机部件摘得高职组一等奖。提及这段经历,她感慨道:“学院不仅提供了一流的实训设备,还为我们搭建了与大师对话的平台,这种‘匠师带徒’的培养模式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为让技术“接地气”,令狐鸿鹂带着学院的科研支持走进贵州8个乡镇,与团队研发出适用于山地的小型智能农机。“从图纸设计到田间测试,导师全程指导,学校还为我们对接了企业资源。”她坦言:“没有学院的孵化,我们的项目可能永远停留在纸面上。”
创新突围:用TRIZ理论破解“卡脖子”难题
“传统农机续航短、山地适应性差,能不能用创新方法破局?”备战第十一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时,令狐鸿鹂带领团队开启“攻坚模式”。运用矛盾矩阵分析农机续航与成本的矛盾,通过STC算子法重构电池模块,最终设计出搭载低成本锰酸锂电池的模块化农机。这个项目不仅斩获国赛三等奖,更在“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中拿下全国特等奖。
荣誉背后是200多个日夜的鏖战。为备战“互联网+”大赛,令狐鸿鹂和团队在学院创客空间通宵修改商业计划书,用3D打印机制作农机模型测试30余次。“创客空间的设备24小时开放,指导老师凌晨还在群里回复我们的技术问题。”她指着墙上“敢闯会创”的标语说,“这是学校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精神。”当项目《“机”遇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小型新能源农机》站上省赛金奖领奖台时,这个曾被人质疑“职校生能搞什么发明”的姑娘,已手握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用硬核成果为自己的赛道加速度。
初心如炬:在志愿服务中传递青春热能
作为遵义市注册志愿者,她的服务时长累计超400小时:在养老院为老人拍摄金婚纪念照,在乡村小学开设“新能源汽车科普课堂”,在“三下乡”活动中为农户检修农机……“被需要是一种幸福。”她笑道,“其实这些服务技能,很多都是在学校‘彩虹课堂’里培训出来的。”

担任班级团支书期间,她将篮球战术中的“传切配合”融入班级管理,策划的“工匠精神主题团日”活动让支部获评校级五星红旗团支部;作为系篮球队队长,她带着“轻伤不下火线”的拼劲率队逆风翻盘,赛后却把“优秀运动员”奖牌挂在教练脖子上:“团队胜利比个人荣誉更重要,这和我们学校‘蓝色致用’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令狐鸿鹂的老师何涛说:“鸿鹂身上体现着新时代职教学子的特质:技能扎实、敢闯会创、心怀家国。就像一块高效能电池,持续释放着正能量。更可贵的是,始终铭记‘饮水思源’,多次主动参与学院新生宣讲,将这份感恩转化为传承的力量。”
跨界出彩:让青春绽放多元光谱
你以为工科女孩的世界只有螺丝刀和电路板?
令狐鸿鹂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演讲台上,她讲述红色故事的声音斩获校级比赛三等奖;画架前,她用CAD软件绘制的《新能源农机结构图》拿下美育大赛奖项;吉他社里,她抱着五级证书教社员弹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红色塑魂,蓝色致用,绿色出彩——学院的彩虹文化让我遇见更多可能。”她抚摸着实训服上的校徽说,“在这里,技术学习与人格培养从来不是单选题。”

如今,这位在简历“特长”栏填写“山地农机故障诊断+吉他弹唱+篮球突破”的女孩,正带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座右铭,向着“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目标进发。正如她在国家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所说:“是母校用实训室的灯光照亮了我的技能报国路,用包容多元的土壤培育了我的跨界成长。前路或许荆棘密布,但每一次拆装电机、每一次下乡调研,都是对初心的淬炼。终有一天,我会站在理想的巅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