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学院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教职工大会。大会由党委书记颜永强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展望未来发展。

颜永强向广大教职工一年来的坚守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结合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和感悟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院教职工要抓好“敢”和“融”,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颜永强说,敢想敢干,是遵职近年来取得发展成就的关键。“敢”,意味着勇敢地思考和行动,是取得成就的前提。颜永强回顾了学院优质校建设和“双高”校建设的历程,强调了“敢想”的重要性,强调了对学校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领域深入思考的重要性,总结了学院通过敢想、敢做取得的系列成果,指出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互关联。颜永强要求,2025年是学院“五金”建设主题年和“新双高”建设之年,与学院全体教职工息息相关,希望大家继续保持敢想敢干敢赢的奋斗精神,保持创新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颜永强说,融合发展,是遵职下一步持续突破发展的抓手。“融”是职业教育转型、“新双高”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五金”建设的要求,也是构建学院稳定和谐环境的需求。颜永强指出,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的重要性,把学院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融入学院各项指标发展,融合校园文化发展。要积极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正视问题和瓶颈,找准问题的根源,找到出路和办法。
颜永强要求,全院教职工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党组织建设、抓好队伍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党的建设、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科学研究等重点工作,继续保持奋斗精神,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在奔赴“新双高”的征途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共识,以学院发展大局为重,画好服务中心大局的“同心圆”,坚决树立必胜信念,为推进省域副中心建设贡献遵职力量。
颜永强最后祝愿大家度过一个祥和平安、团圆美满的春节,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党委副书记、院长覃晓龙总结了2024年工作,对2025年工作进行细化部署。

2024年,学院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固本培元有成效。学院严格执行“五级书记抓党建”,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完成各党总支换届选举。完成市级第二批名支书工作室评估,现代农业系党总支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验收。聚焦意识形态主战场,对外唱响遵职好声音。通过“五说”“理论宣传二人讲”“三走进三提升”“彩虹文化”艺术节等系列主题活动,把“三全育人”内化到各环节。二是强化内涵建设,各项工作推动有成效。学院稳步推进“双高”建设,持续优化专业,教科研工作扎实推进,畜牧兽医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批省级立项,项目建设持续向好,招生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推进,国际交流活动持续推进,体美育人持续发力,教师队伍数量质量稳步提高,财务管理规范有序,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遵义技师学院完成搬迁,篮球场钢结构雨棚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驾校训练考试场地完工,新图书大楼竣工验收,校园安全有序保障。三是强化创新探索,产教融合有成效。打造优质平台。以“一体两翼五重点”为牵引,先后成立遵义现代农业市域产教联合体、中国智慧猪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美丽乡村研学产教融合共同体,以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数智商科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数智园艺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稳步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同步建设产教融合微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现代山地畜牧产业研究等20多个实训平台。推动产教融合改革,四是强化资源整合,服务社会有成效。省级项目《贵州辣椒分支基因精细定位及理想株型辣椒新品种选育研究及示范》项目顺利验收,2个遵义红粮市级标准顺利发布,示范推广高粱、辣椒新品种200余亩。与绥阳县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帮助绥阳山银花产业建设。选派3名教师驻村,60余人次入选省市科技特派员。“智慧三农”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荣获省级团队表扬;汽车科普与职业体验基地和现代农业科学教育实践基地成功入选为贵州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
覃晓龙提出,2025年要办成十件实事:一是启用新图书楼,下学期学生进校前完成主要搬迁工作;二是盘活西校区用地;三是优化“三定”方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四是抓好“五金”建设主题年,促进教学内涵建设提质升级;五是提升就业质量,实现“两个百分百”任务目标;六是抓好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七是规范产联体运行监管,明确产联体公司发展定位,更好服务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八是打造学院体育特色品牌,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个个享有运动健康”的氛围;九是全力申创国家“双高”学校,统筹谋划申办职教本科;十是抓好科技服务工作,实施一批教科研项目。
覃晓龙还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抓实“五金”建设主题年、稳步抓好国家“双高”校创建、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强学生精细化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力度、进一步规范产联体运行监管机制抓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政治监督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审|姚其凤 陈姿含
二审|王永生
三审|谈 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