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有这样一群熠熠生辉的职业青年,他们扎根车间课堂、深耕实训平台,用代码编织智能未来,以匠心打磨精密零件,凭借对技能的热爱与执着,不断突破自我。从全国技能大赛的领奖台,到各类专业竞赛的赛场,都有他们拼搏的身影,他们用实力诠释着“技能成才、技能强国”的梦想,以实干与创新书写青春答卷,展现职业青年的风采与担当。
在职业教育宣传周期间,我们特别推出“职业青年说”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学生先进典型,让大家看到职业教育领域的闪耀光芒。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魅力与力量,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喝彩,为这些优秀的职业青年点赞!
以匠心筑梦 遵义职院“设计尖兵”阮聪颖的成长之路
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照着凌晨三点的设计室,阮聪颖的指尖在键盘上飞快跃动,CAD图纸中的线条随着他的调整不断重组。这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系的“明星学生”,正为新型隔墙专利做最后的技术攻关——这已是他本学期第9次通宵。

“呆滞”目光下的设计哲思
“别人总说我盯着墙面发呆时像根木头。”身高1米85的阮聪颖笑着比划。这个被同学戏称“人形测绘仪”的男生,会为观察自然光影在空间中的变化,连续数小时蹲守在工地角落。在参与“向日葵”书屋改造项目时,他硬是将30平方米的狭长空间设计出7种功能分区,靠的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观察。“图纸上的每根线条都必须经得起现场考验。”
这份执着换来亮眼成绩单:专业前10%的学业排名,4项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奖项,3项行业设计奖,更带领团队研发了融合古榫卯工艺的3D打印隔墙专利。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在他手中迸发火花——用高分子材料替代木材解决防火防潮难题,模块化设计让千年技艺重获新生。

“双重身份”的青春协奏曲
清晨的设计室里常出现有趣一幕:握着羽毛球拍的阮聪颖;会突然冲向电脑修改昨夜的设计图。这个校篮球队主力兼学习委员,总能把时间“折叠”出多重空间。“运动是另一种设计,都需要计算最佳路径。”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斜杠”青春。
在“老年活动中心”项目落地阶段,他带着同学连续两周往返于工地与课堂。指导教师钱旭蕾记忆犹新:“为测试无障碍通道的舒适度,他蒙住眼睛拄拐杖走了二十多遍。”这种极致追求感染了整个团队,最终项目获得业界高度认可。


从学院到行业的破茧之旅
2024年暑假,阮聪颖在装饰公司实习期间遭遇“当头棒喝”:精心设计的方案被业主以“不实用”否决。他索性住进工地,跟着工人学砌墙、走水电。“设计师的笔必须沾着水泥味”。现在他的作品集里,既有国际赛事的获奖方案,也有记录农民工操作习惯的速写本。
“没有学院的孵化平台,我们可能永远停留在纸上谈兵。”站在刚落成的校企合作项目前,阮聪颖抚摸着墙面榫卯结构的3D打印节点。这个22岁的青年像解读摩斯密码般,向记者讲述砖缝里藏着的设计语言。在他眼中,每栋建筑都是正在生长的生命,而他要做的,是让技术与人文在钢筋水泥中开出花来。
“他重新定义了职业教育学生的可能性。”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教师钱旭蕾说起阮聪颖时满是骄傲。“在阮聪颖身上,我们看到工匠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完美融合,这正是新时代技能人才最珍贵的品质。”
一审|姚其凤 陈姿含
二审|李 静
三审|谈 奕